有一本書,初讀時能令人耳目一新,再讀時卻悵然若失,細品後則與之心心相印,同喜同悲,那這本書一定是沈復的《浮生六記》。 《浮生六記》是一部在街巷、流水、花木、籬笆間,勾勒出一個普通蘇州文人家庭日常生活圖景的特別之作。 沈復和妻子芸孃的一生,就是在沉浮須臾間,體悟平淡閒趣。 將悲歡離合揉進細碎的生活裏,痴纏如夢,歡喜憂悲。 奈何情深不壽,斯人已逝。 沈復念及對芸孃的百般不捨,涉筆成趣,才有了這充滿人間煙火,詩情愜意的《浮生六記》。 落花流水的時光散漫 如果説《紅樓夢》是一種繁華過後的淒涼,《浮生六記》 則是一種布衣文人的日常哀矜,與普通世人更為切心。 這文字之切心,即是人世間最難得的真。 在街巷、流水、桂花、石橋鈎織的蘇州日常夫婦生活圖景之下,是沈復的深情。 如果説陳芸是“中國文學上最可愛的女人”,那麼沈復就是中國文學中最深情的男人。 從一見傾心,到舉案齊眉,不離不棄,睹物思人,即便身在妓船,也要尋覓個與妻子相似的女子。 沈復比中國文學史中塑造的任何一個男人都更為深情、真實。何況他是一個真真切切存在的人。 細雨微風的句子,觸摸可聞的日常,就像此人即在身邊。 所謂平凡人家、日常之美,“凡常”二字,被沈復寫出了月光溪水的光澤和律動。 用現在的話説,娶一個人,就是娶一種生活方式。 沈勇娶了芸娘,就把“凡常”二字,寫出了月光溪水的光澤和律動。 比如,書中記載了夫妻二人在“我取軒”消夏的愜意時光;共同探討古文詩歌;陳芸把粗茶淡飯也做成了珍饈美味;二人一同乘船遊玩、喝酒嬉戲等。 這些細節多年後依然印在沈復的腦海,歷久彌新,大概在真情記錄這些生活細節的時候,他會邊寫邊感欣慰吧。 這就是為什麼——文學家林語堂在讀完之後,發出這樣的感慨:“我相信,淳樸恬適自甘的生活,是宇宙間最美麗的東西。” 庭園夢境的從容靜寂 200多年前,沈復、芸娘曾居住在滄浪亭畔,他們飲酒鬥詩,簪花訪古,賭書潑茶,把一段日常的瑣碎生活活成了一首詩。 當時的滄浪亭是官府的園林,中秋夜,兩人買通滄浪亭的門房,入園賞月。兩人蹬道石樑,追憶少年趣事,在明月下祝告月老。 這一切看似美滿,實則背後另有故事。 中秋前夕,兩人被逐出家門,遷居倉米巷,沈復心中鬱悶,芸娘鼓勵他“換一副眼光看園林”,在失意的生活中追尋生活的詩意,二人遂交換“生生世世為夫婦”印章。 回想起來,這是沈復、芸娘一生中最幸福的夜晚。 夜籠罩此間,二人在此因緣際會,是一場以心抵心的逍遙遊。 不到園林,怎知風色如許。 可敬的是,生活再艱難,卻見不到二人有多少怨言。 閒時在柳蔭下垂釣,日落時,登土山觀晚霞夕照。 夜深了,温酒煮飯,月下對飲。向晚庭院,倚靠相背,閒話短長。 在芸娘看來,幸福莫過於: “於此處修築宅院,繞屋買下菜園十畝,尋來僕人、老嫗,栽植瓜果蔬菜,以供日常家用。君繪畫,我刺繡,換了銀錢,以備詩酒之需。布衣菜飯,一生歡喜,不必作遠遊之計也。” 一屋,兩人,三餐,四季。 從兩百年前到今天,我們對於愛情的嚮往仍然是如此的純粹質樸。 所以當妻子芸娘撒手人寰,沈復痛不欲生。即使日後,當他回憶起往昔,寫下和妻子生離死別的情形時,依然抑制不住深切的悲痛。 他説:“奉勸世間夫婦,固不可彼此相仇,亦不可過於情篤。話雲:'恩愛夫妻不到頭。’如餘者,可作前車之鑑也。” 家常日語,勝於宏文鉅製。於平淡無奇中,無形搖盪心矜。 布衣蔬食的晨光之美 身為一介文人雅士,沈復常與妻子芸娘飲酒話詩,品茗閒論。 芸娘喜歡李白的瀟灑落拓,沈復便與其一同研習書卷。 芸娘總以禮數相待,沈復便爽快地照單全收。 雖生於男尊女卑的時代,但沈復和芸娘從不被世俗所拘,而囿於一方天地。 山川美景,湖泊亭畔處,皆有二人身影。 泛舟太湖,感慨天地寬廣、水天一色。 同遊水仙廟,看“花照”迷影、暗香浮動。 喜歡鄉野之情的他們,尋一處農舍,栽花養魚、耕種勞作,竟也怡然自足,自得其樂。 即便在鄉下,芸娘也會想出“活花屏”的辦法,讓綠蔭滿窗、對影成趣,使粗糲的生活透着難得的雅緻。 而簡單的魚蝦蔬果,經芸娘之手,都可做出“惠而不費、價廉物美”的粗茶淡飯。 除了善於把粗茶淡飯的日子過得如詩如畫一般美好,陳芸還是一個精通生活藝術的高手。 在生活中,沈復與芸娘除了吟詩作對,作畫,制香,還會一同用撿來的山石做盆景,用荷花薰茶,僱餛飩挑子去野餐,甚至女扮男裝去逛街…… 原來,賞盡無限風光,只因有你相伴;踏遍世間的路,只為與你同行。 人生在世,烈火烹油、鮮花着錦般的熾熱固然使人嚮往,但是能把平淡歲月過得有滋有味,也是一大幸事。 人間最尋常的,莫過於在一蔬一飯、閒情逸趣間,暖人心脾,撫慰人心。 有些故事讀懂了,也便是落淚的時候了。 我們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,到最後才發現: 人生最曼妙的風景,竟是內心的淡定和從容,我們曾如此期待外界的認可,到最後才知道:世界是自己的,和他人毫無關係。 始終相信,走過平湖煙雨、歲月山河,那些歷盡劫數、嚐遍百味的人,真的會更加生動而乾淨。 説到底,美好的愛情和生活,其實都不復雜,你把它拆開揉碎了看,無非用心二字。 人生碌碌,唯有真者解析。 李白感慨道:“浮生若夢,為歡幾何。” 人生短短數十載,真正能夠留下的,是一個人最真的心,和世間最真的情。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