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月份的電影市場,用一個詞概括就是,青黃不接。 經歷了火爆過頭的春節檔,市場最終從喧囂歸於平靜。 延長放映的《李煥英》繼續刷新票房,劍指“影史第一”。一些新片考慮到票房,紛紛把檔期鎖定在五一黃金檔。 於是,尷尬的局面就出現了—— 夾在春節檔與五一檔之間的3月、4月,成了真空地帶。 大部分新片不想留。 好萊塢電影因為疫情又在撤檔延期。 照此循環下去,影院會一直播放舊片,觀眾面臨無片可挑、可看的處境。 五一檔大片 為了救市,此時需要一位“天神”下凡。 而它就是—— 《阿凡達》 Avatar 2021.3.12 中國大陸重映 《阿凡達》在影史的地位,自然不用多説。 金球獎最佳影片、最佳導演,奧斯卡最佳藝術指導、最佳攝影、最佳視效(最佳影片、最佳導演輸給前妻凱瑟琳·畢格羅)…它當年斬獲了89項電影節大獎。 歷史上第一部全球票房達到10億美金的3D電影,開創3D電影新時代。 內地票房破13.4億,成為中國內地第一部10億電影。 在豆瓣,105萬打出8.7,穩居豆瓣電影TOP250榜單的第89位。 這次重映,除了“救市”,它還有一個任務: 收復“全球票房第一”這個稱號。 當年,保持近10年紀錄的它,在2019年7月20日被《復仇者聯盟4》(票房27.978億美元)超越。 如果重映票房突破5000萬元,就可以拿回“全球票房第一”。 全球票房前十的電影 >>>>故事,中規中矩 《阿凡達》的故事被設定在未來。 2154年,距離地球約4.4光年的潘多拉星球。 一家外包公司正在這顆擁有外星智慧生命的星球殖民、採礦。 為了研究環境生態、與土著納美人溝通交流,科學家藉助基因技術,製造出人類和納美人的混血生物,“阿凡達”。 民間的和平溝通,擋不住無盡的商業擴張和殖民野心。 納美人的生存空間,漸漸地被擠壓、面臨“拆遷搬家”式驅逐。 在人類內部,一羣友善之人開始倒戈,抵制無節制盲目開發、對納美人的殖民統治… 常見的科幻片故事情節,簡單粗糙的二元對立。 我們從《阿凡達》的劇本里,看到許多電影的影子。 男主角傑克本是外包公司的僱傭員工。 進入阿凡達形態之後,表面上,收集生物樣本;暗地裏,與保安部隊隊長接頭,打探敵情,幫助部隊驅趕土著。 在當卧底的日子裏,他沉醉於納美人的生活,甚至還愛上了一位納美姑娘。 從文明異化的角度,它有點像《與狼共舞》。 後者講述了一個美國白人士兵被印第安文化吸引,保護印第安人不被美國白人欺負的故事。 上圖《阿凡達》;下圖《與狼共舞》 從跨種族愛情的角度,它像是《風中奇緣》。 後者講述了一位白人探險家與印第安公主的愛情。 上圖《阿凡達》;下圖《風中奇緣》 從殖民與反殖民角度,它跟《最後的莫希幹人》的殖民主題有些類似。 上圖《阿凡達》;下圖《最後的莫希幹人》 所以,我們可以把《阿凡達》視為外星版“美國西部拓荒擴展史”。 這是一羣自詡“天選之民”的野蠻暴力,也是“美國夢”的精神由來。 有趣的是,戲外,男一號薩姆·沃辛頓親自體驗了一把美國夢。 貧窮潦倒,逐夢好萊塢。 他賣掉大部分家當,只剩下一袋書、一袋衣服和一輛3000美元的車。 眼見無望,一個電話打來。 “初面試合格,卡神讓你飛到洛杉磯參加下一輪試鏡。” 為了活下去,他直接告訴卡神。 “我會一直等,我想參加此次拍攝,我需要一份工作。” 薩姆·沃辛頓面試鏡頭 起先,製片方希望找一個擁有票房號召力的巨星,不願尋找默默無聞的演員。 但出於對薩姆·沃辛頓的偏愛、節約經費開支。卡神努力去説服。 為此,還準備了兩套試鏡,一次好萊塢式的試鏡,一次3D試鏡。 在演技面前,金主老闆終於點了頭。 薩姆·沃辛頓藉助該片,一炮而紅。 除了科幻類型片,《阿凡達》還是一部環保片。 這與卡神自身的環保理念息息相關。 他在幕後花絮裏,講過一個故事。 1970年,正讀高中的他,看到一幅滿是油污的鳥的照片。 心靈受到觸動之後,開始閲讀一些對環境造成損害的報道。 原油泄露、空氣污染、殺蟲劑…他逐漸產生了黑暗陰沉的未來觀點,即,技術世界傾覆自然世界,並且會摧毀地球文明。 這個理念,深深地體現在《阿凡達》裏。 鬱鬱葱葱、生機勃勃的潘多拉,是他的聖地。 崇拜愛娃、與自然和諧共生,是他想要保護的生活。 與其説,這是一種理想,不如説,這是一種愧疚。 正如卡神對作品的自我解讀。 “當你欣賞它時,你也許會為自己與自然和其他同胞交流的方式感到幾分愧疚。人類會毀掉我們的世界,並可能會把我們引領向陰暗無望的未來。” >>>>留名影史 “它是我的夢想。我們知道要做的事情是前所未有的,我們在走向未知,但是這很酷,我就想那樣去做。” 1995年,卡神就開始着手準備。 僅用2周,他就寫出了80頁的原始劇本。 本想在《泰坦尼克號》之後拍攝,但因技術、資金問題,不得不推遲。 2006年,代號“880計劃”的《阿凡達》重新籌劃。 經歷了福克斯臨時反悔,迪士尼搶單接手等意外插曲之後,項目最終敲定。 卡神拍掉劇本上的塵土,砸下2.4億美金,藉助先進的電影技術,實現他的夢。 為了構造潘多拉星球生態,製作團隊把地球翻了個遍。 地貌借鑑喀斯特地形,懸浮的哈里路亞山參考了桂林、張家界。 動物、植被則參考了一些擁有外星異域風情的地球生物。 值得一提的是,他們讓潘多拉星球的動物長了6條腿。 為此,設計師還專門開發了一條語言指令,讓它們在陸地上自如行走、自由呼吸。 除了天馬行空的想象力,革命性視覺效果技術是整部電影的關鍵。 48家公司,1858位工作人員,龐大的製作規模前所未有。 為了直觀地看到演員與CG場景的互動,團隊發明了虛擬攝影機。 卡神可以通過一塊小小的屏幕,就可以看到綠幕之下的演員與CG場景融為一體。 他曾自豪地説: “它就像一個大型的、功能強大的遊戲引擎。如果我想要在天空中翱翔,或改變我的背景,這都能做到。我可以實時微縮整個場景,並按照50比1的比例播放。” 為了更精準地捕捉面部表情,團隊研製了一套裝備。 每位演員都會戴上一個廣角鏡頭的小攝影機,隨時記錄表演時的面部表情、眼睛動作。 計算機抓捕到全部運動之後,會算出所有的肌肉的變化,使最終的CG角色與演員毫無差別。 當時,很多人都還嘲笑他,“一個動畫片還拍這麼久、整這麼多。” 卡神不客氣地反駁,“它不是動畫片,而是表演捕捉。” >>>>後記 隨着重映,有觀眾反映,《阿凡達》疑似“刪減”。 傑克在酒吧跟小混混打架、阿凡達狩獵錘頭巨獸,甚至連男女主角叢林船戲都不翼而飛了。 這裏,我們需要澄清。 目前,《阿凡達》一共有162分鐘院線版、171分鐘特別版、178分鐘終極加長版三個版本。 從上映許可證來看,重映的是162分鐘院線版。 這個版本,正是11年前所上映的版本。 一模一樣,沒有絲毫的變化。 觀眾所説的刪減鏡頭,應該是後期推出的加長版。 當時考慮到電影分級,卡神親自刪掉這些片段,後來才補回到加長版裏。 所以,這次刪減的鍋,別讓其他一些人背了。 當時的新聞報道 還有一些觀眾,因為發現不是《阿凡達2》,給重映的《阿凡達》怒打一星。 這些連自己去看的是什麼電影都不知道的人,真是叫人哭笑不得。 之前,有媒體問,如果《阿凡達》重映,會不會破掉《復仇者聯盟4》的票房紀錄。 卡神毫不客氣,霸氣迴應。 “必須滴!我們給它們一點時間慶祝,讓我們慶祝人們還會走進電影院。” 昨天《阿凡達》重映首日,毫無意外地超越《李煥英》,拿下內地單日票房冠軍。 從《復聯4》搶回“全球票房第一”,只差最後一步了。 我們有幸,即將見證這歷史性的一刻。 看到《阿凡達》即將再創票房歷史,一些雜音忍不住,酸溜溜的醋味四溢。 “想賺錢想瘋了,人傻錢多的還是不少的。” “腦子壞了,國產電影不支持,支持國外的而且還是過時的。” 我想,罵它炒冷飯之前,可以看看有沒有3D國產科幻電影出來單挑。 沒有的話,就沒必要酸。 更何況,隨着中國電影市場的擴大,國產電影的特效技術也逐步趕上好萊塢。 我們沒必要露出這種文化不自信。 正如賈樟柯所説的。 “中國電影人不要妄自菲薄,輕易地流露出文化的不自信。 想像力和創意的差別是由文化差異決定的,不用一驚一乍。假如驚詫於技術,我們可以用自己的創意和好萊塢的技術合作,技術沒有國界。” |
|